學術動态

肖貴清:高校思政課深入講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應把握的幾個問題

發布時間:2025年02月22日    來源:    點擊量:

作者:肖貴清,系清華大學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教授、博士生導師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學習和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高校思政課講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需要講深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深刻闡釋其豐富的理論内涵;講活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聯系實際講述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曆史性、革命性、開創性突破;講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從實踐上講清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對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

一、深刻闡釋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

深入講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首先在于深入系統闡釋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親自領導和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立足改革的曆史經驗和發展規律,就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論基礎、目标任務、戰略布局、基本原則和科學方法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觀點。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遵循,講清楚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觀點、方法,是理解和把握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基本前提。

1. 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論基礎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理論成果為指導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是赢得曆史主動、取得全面深化改革成就的重要經驗。習近平十分重視從理論層面認識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必須從紛繁複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準改革脈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規律”。[1]隻有不斷深化對全面深化改革發展規律的認識,抓住曆史變革的時機,才能有效解決各種疑難問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的台階。

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運動,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依據,改革彰顯了中國共産黨适應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變化的曆史主動精神。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應新時代我國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變化來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随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推進,當代中國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與此同時,部分生産關系和上層建築已不能适應新時代生産力發展的需要,“隻有既解決好生産關系中不适應的問題,又解決好上層建築中不适應的問題,這樣才能産生綜合效應”。[1]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增強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加強宏觀思考和頂層設計,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2]這些重要論述為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2.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反映了新時代推進改革的根本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就需要有管總的目标,也要回答推進各領域改革最終是為了什麼,要取得什麼樣的整體結果這個問題。”[3]鄧小平在1992年初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這個制度下的方針、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4]根據這一目标和任務的要求,習近平提出,我國社會主義實踐已經從前半程進入後半程,後半程我們的主要曆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5]

正确闡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要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标的内在聯系。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是由兩句話組成的一個整體,前一句為後一句規定根本方向,後一句在前一句根本方向指引下規定制度建設的具體指向,“兩句話都講,才是完整的。隻講第二句,不講第一句,那是不完整、不全面的”。[6]同時,還要分析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和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态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體制改革的關系,體現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性。習近平強調,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标“是改革進程本身向前拓展提出的客觀要求,體現了我們黨對改革認識的深化和系統化”。[3]

3. 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步驟

藍圖清晰、步驟明确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突出特點。習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有領導有步驟的,必須“掌握節奏和步驟,搞好統籌協調,使相關改革協同配套、整體推進”。[7]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黨中央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并在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後将其升格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負責領導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和督促落實工作。中央深改委(領導小組)成立以來召開70餘次會議,審議通過包括《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14—2020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重要舉措實施規劃(2015—2020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有關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16—2020年)》《黨的十九大報告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18—2022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20—2021年)》在内的多份改革實施規劃,從整體上根據實踐發展不斷規劃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步驟,逐項明确各項改革舉措的實施方案和預期目标。

闡明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發展階段和重點任務。習近平指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經曆了“從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積厚成勢,再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8]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進,前期在各主要領域通過制度改革基本建立“四梁八柱”主體框架,中期實現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重點突破,各方面制度建設全面推進并取得顯著進展,現階段全面深化改革向更加系統集成、更加系統高效加速推進。

4. 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則和科學方法

習近平多次強調,“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1]改革必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進。

一是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性質。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是明确的、一貫的,“我們的方向就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6]改革改什麼、不改什麼,都應基于這一目标作出明确的規定。既不封閉僵化,也不改旗易幟,确保改革始終在黨的領導下進行,以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時代化創新理論為指導,改革始終不偏離社會主義方向,改革的成果始終由最廣大人民共享。

二是改革必須堅持重點明确。改革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哪個領域哪個環節問題突出,哪個領域哪個環節就是改革的重點”。[1]新時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主線是制度建設,改革的重心是經濟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度決定着其他方面很多體制改革的進度,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9]因此,必須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着力調整不适應新時代生産力的生産關系。

三是改革必須堅持科學方法。改革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科學的方法論,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推進。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集中表現為對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若幹重要關系的科學把握,包括改革與法治、改革與建設、改革與開放、部署與落實、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試點先行與全面推進,等等。處理好這幾對辯證關系,為我們正确認識和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方法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聯系實際講活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

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偉大變革。習近平指出:“新時代10年,我們推動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層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曆史性、革命性、開創性的。”[10]高校思政課講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需要聯系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動實踐,引導學生全方位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形成的一系列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和實踐成果,深刻認識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成就的曆史性意義,在講授經濟社會的輝煌巨變中使學生感悟科學思想理論的磅礴偉力。

1. 講述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全方位、曆史性成就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經過全面深化改革,“許多領域實現曆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總體完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确定的改革任務”。[11]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曆史性的,高校思政課要從整體上把握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在各領域各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講清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全方位成就。系統性改革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突出特點,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推進一個領域改革,也不是推進幾個領域改革,而是推進所有領域改革”,[9]涉及内政外交國防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态文明體制、國家安全體系、國防和軍隊建設、黨的建設制度等方面,各領域改革系統展開,黨中央先後推出3100多項改革舉措,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和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此都作了系統全面的梳理和總結,要在上述文本基礎上系統把握、融會貫通,有機轉化為教學素材和生動形象的案例,結合教學對象的專業背景重點深入講述,使學生全面掌握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壯闊曆程和曆史成就。例如,在經濟建設方面,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支持創新體制機制,講述我國锂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産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發展曆程,锂電池産量占據世界七成以上,新能源汽車年産銷量十年内增長120多倍,以新産業和新業态為切口,闡述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所帶來的高質量發展。在政治建設方面,結合北京“小院議事廳”、上海“市民議事廳”、浙江“村民說事”等鮮活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建設的實踐案例,講清楚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在文化建設方面,結合《長津湖》《流浪地球》等口碑與票房雙豐收的佳作,結合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的免費開放政策,講述深化文化建設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我國文化産業和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在社會建設方面,結合與人民群衆切身利益相關的養老、醫療、工傷、失業、住房、義務教育等體制機制改革的政策、案例和數據,講述深化社會建設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在生态文明建設方面,以“河湖長制”為切口,講述新時代在生态環境治理和保護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的成就,推動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講透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曆史性貢獻。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的偉大實踐,講授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成就,必須從大曆史觀出發,把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放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的進程中進行分析,講透全面深化改革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曆史性跨越的重大貢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全新局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黨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11]闡明了全面深化改革對于黨領導人民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向着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邁進的偉大曆史意義。

2. 講述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發生的深層次、根本性變革

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成就不僅是全方位的,更是革命性、深層次的。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面臨一系列影響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這些長期積累的以及新出現的矛盾問題,習近平旗幟鮮明指出:“改革是一場革命,改的是體制機制,動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槍幹是不行的”。[12]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推動改革在多個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進展,“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8]講授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革命性成就,要圍繞如何破除那些阻礙改革的頑瘴痼疾、思想意識以及體制機制障礙進行深入分析和闡述。

重點講授新時代黨領導人民在政治、經濟、意識形态、生态環境等方面進行的偉大鬥争實踐,具體鮮活地展現新時代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的重大變革。政治方面,要講清楚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堅持刀刃向内、刮骨療毒,通過自我革命解決“四風”問題、貪腐問題,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的偉大成就,講清楚通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着力解決落實黨的領導存在的弱化、虛化、淡化、邊緣化問題。經濟方面,要講清楚以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通過經濟體制改革有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意識形态方面,要講清楚新時代以來黨針對宣傳思想文化領域的亂象舉旗亮劍、正本清源,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的指導地位,推動意識形态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生态環境方面,要講清楚我們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推動我國生态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講授新時代黨領導人民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取得的深層次、根本性變革,需要講透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偉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能夠突破各種利益固化的藩籬,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國共産黨“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13]正是由于在改革中始終堅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凡是看準了的改革,黨就領導人民涉險灘、啃硬骨頭,義無反顧地向前推進。高校思政課要把講清楚這個道理擺在重要位置。

3. 講述新時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的深刻變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各方面制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11]講授全面深化改革偉大成就,要突出通過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的深刻變革,講述新時代我們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斷健全制度框架,築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14]的實踐,教育引導學生從制度層面領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突破性進展。

講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以及各方面具體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斷健全完善。授課中要立體呈現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中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建設成就。一是圍繞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闡明黨推動根本制度更加鞏固的豐富内容。二是圍繞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衆自治制度闡明基本政治制度的完善,圍繞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闡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創新性發展。三是要闡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文明、黨的建設等各領域改革中實現的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闡明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的系統性提升。“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15]經過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和完善,以“中國之制”推進“中國之治”的優勢得到了充分展現。講授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的偉大成就,要結合現實運用大量具體的案例,特别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典型案例,在對比中深刻闡明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系統性完善與提升。

三、講透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

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這既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高校思政課要講透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深刻理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邏輯,從而講清楚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确定的改革舉措對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綱領性指導作用。而講透的關鍵在于講清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标的一以貫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時間表的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以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舉措的系統集成。

1. 講清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标的一以貫之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是改革的指南針,明确了改革的宏觀方向和主要任務。理解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也就理解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指向和總體脈絡。高校思政課講透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首先就要講清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特别是要講清楚從全面深化改革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标的一以貫之。

講授從全面深化改革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标的一以貫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5]圍繞這一總目标,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各項改革舉措漸次推進、全面開展。在新的曆史起點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11]相比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總目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總目标增加了“繼續”二字,體現了從全面深化改革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标的一緻性和連續性,體現了總目标的一以貫之。

講授總目标一以貫之所蘊含的内在邏輯。第一,這是由我國改革進程的内在要求決定的,新時代以來的改革更加強調制度建設。習近平指出:“相比過去,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内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15]随着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面臨着許多深層次、系統性、整體性的問題,這些問題亟須通過制度建設來加以解決。第二,制度建設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需要不斷适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變化和需求。“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動态過程,必然随着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已有制度需要不斷健全,新領域新實踐需要推進制度創新、填補制度空白。”[11]随着時代條件和國内外形勢的不斷變化,制度需要不斷進行調整和完善。第三,制度建設本身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和支撐。一方面,制度建設為改革提供了穩定的制度環境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制度通過規範改革過程中的行為,防止改革出現偏差和失誤,從而确保改革能夠沿着正确的方向前進。

2. 講清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時間節點的連續性

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目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制定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時間表,為各項改革舉措設定了明确的時間節點,擘畫了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藍圖。高校思政課講透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需要講清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時間節點的連續性。

講授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時間表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時間表的連續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到二〇二〇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5]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總結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就時指出:“總體完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确定的改革任務,實現到黨成立一百周年時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取得明顯成效的目标。”[11]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到二〇二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八十周年時,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11]由此可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所設定的時間節點在實踐上是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時間節點任務完成基礎上的繼續,在内容上也是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時間表的進一步深化,體現了兩者之間的連續性。

講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時間表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時間表基礎上的與時俱進。習近平指出:“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辦,一年接着一年幹,锲而不舍向前走,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16]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各項改革任務完成的基礎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制定的時間表又結合新的時代特征,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中心任務,時間表的内容更加豐富。一方面設置2029年和2035年兩個時間點,改革目标更加細化。另一方面,在繼續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基礎上,增加“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11]這一内容,與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的“第一步”,即“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17]相互配套、相互呼應,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問題導向。

3. 講清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改革舉措的系統集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聚焦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文明和平安中國、黨的建設等方面,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決定》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11]系統集成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各項改革舉措的突出特點。高校思政課講透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需要講清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舉措的系統集成、相互配合。

講授黨的全面領導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統領地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11]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提高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水平,并部署了堅持黨中央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等一系列與黨的領導密切相關的改革舉措。[11]這些改革舉措在整體的改革舉措中發揮着統領性地位,制約并決定着其他各項改革舉措的成敗。

講授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各方面改革協同發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11]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各項改革舉措中,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習近平指出:“我們也突出強調了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這就是說,要把握住我國現階段社會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重點是發展。”[1]同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政治、文化、社會、生态文明等領域改革又對經濟領域改革具有重要影響,與之相互配合,共同構成一個整體。

講授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習近平指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6]踏上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必然會面臨許多難以預料的風險和挑戰。因此,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所部署的各項改革舉措中尤為強調“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11]未雨綢缪,提前構建一套保障國家安全的制度體系,為其他各項改革舉措提供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2]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736.

[3] 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4]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

[5] 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文件彙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6]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7]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強調:共同為改革想招一起為改革發力 群策群力把各項改革工作抓到位[N].人民日報,2014-08-19(1).

[8] 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文件彙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9] 習近平.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N].人民日報,2014-01-01(2).

[10] 習近平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守正創新真抓實幹 在新征程上譜寫改革開放新篇章[N].人民日報,2023-04-22(1).

[11] 中國共産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文件彙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12]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五次會議強調:聚集改革資源激發創新活力 更加富有成效抓好改革工作[N].人民日報,2016-06-28(1).

[13]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1-12.

[14] 習近平.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467.

[15] 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文件彙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1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148.

[17] 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彙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0.


來源:《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5年第1期